• 學農心得作文3000字

     

    學農心得作文3000 字今年暑假期間,我們到湖南省寧鄉縣道林新村去體驗農村生活。對長期生活在城市鋼筯混泥土大廈的城市孩子來說,農村廣闊的原野、新鮮的空氣深深吸引著我們,未來五天的農村生活帶給我們極大的想像空間。所以,在路上時,我們一路嘰嘰喳喳討論得最多的,也都還是接待我們的是什么樣的同學又或是未來五天我們要做一些什么。

     

    第一天在到寧鄉四中前,我們去拜訪了劉少奇同志的故鄉,也算是給我們的學農生活提前注射進了一種奮斗的動力和偉人精神。因為第一天一路歡笑一路玩,外加當我們到達寧鄉四中再從四中走一段搭一段車終于到達接待我們的女孩家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了,于是我們洗過澡,吃過晚飯,再和叔叔阿姨還有接待的同學聊上一會后,一天也基本就這么結束了,那天晚上我們三個人擠在一張大床上,雖是有點熱,但也睡的很香。

     

    于是接下來,就是我這四天的一些感受。

     

    步行、農用車、小巴士、摩的VS 出租、大公交、地鐵

     

    接待我們的女孩名字叫戴嬋,是個笑起來很甜很可愛的女孩,當天她接到我們后,我們便動身去她家,原本以為她家離學校很近,交通也比較方便,但真正走在路上時,我們便傻了眼。先是拖著我們笨重的行李在凹凸不平的馬路上走了一段之后,戴嬋告訴我們這條路上小巴士是非常少的,說不定今天運氣不好就會沒有,她還說,但如果像我們這樣拖著箱子慢慢走,到她家的時候說不定天已經黑了。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還有什么消息比這個更沉重的呢?當時太陽正火辣,我們上午也玩累了,心里還在想,如果有的士那該多好,于是從那時便開始懷念起城里的生活了。好在后來駛來了兩輛摩的,我們做了一段路的摩的,之后在離戴嬋家不遠的摩的不能去的小路上下了車,下來之后便覺得腰腿不是自己的了,后來看見戴嬋和另一個同學也都在捶著腰,頓時覺得好笑,也深感摩的司機叔叔掙錢不容易。

     

    來時不易,但沒有想到我們最后一天離開時的波折會更多,那時戴嬋還跟我們開玩笑說,錯過了校車我們就留下來好了,幾天相處下來,我們還真有一些舍不得這個小妮子。

     

    離開時,我們先是在路上拖著行李走了將近半個小時,一段龜裂的黃泥路一段破舊的水泥路這樣的循環,我們總覺得已經走了好久好久,后來,巴士是依然沒有看到,但是卻來了一輛農用的三輪車,開車的是一個中年人,皮膚暗黃但看起來很是和藹。于是我們攔下了三輪車,跟司機叔叔說明了我們的請求,本以為又會有一些小曲折,但沒想到那個叔叔非常爽快的同意搭我們一截。于是,我們先把箱子扔上了車,再把自己也扔上了車,就這樣享受了一把免費”越野敞篷車”的待遇。我們坐在車沿上努力維持著平衡,大叔也時不時回頭叫我們抓穩,并及時告訴我們前方的路況。

     

    大叔把我們送到了有小巴士的地方,我們再三謝過大叔之后便搭上了去往學校的小巴士。這可是真正的一波三折呀,不過,我卻很滿意這兩次的旅途,徒步+小巴士+“敞篷越野”,你不覺得很酷嗎?

     

    大富翁、捉蝌蚪、看書VS 電視、電腦、電影

     

    “怎么辦?怎么辦?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空調的日子怎么辦?“

     

    這個是在剛到戴嬋家的時候暗暗的抱怨,因為一下子確實無法接受沒有這些東西的日子。說五天彈指一揮間的那是人才。

     

    但是到后來,再抱怨無聊那是騙人的,其實這五天過得也挺有趣的,幫阿姨整理整理菜園,跟戴嬋的弟弟還有周圍的孩子玩大富翁,再跟孩子們一起下田捉蝌蚪,再不就是天氣太熱出不了門的時候宅在家里看書寫日記,其實,離開各種電子設備的日子還是挺好過的,只是,現在的大部分人不愿意離開這個高科技產品罷了。

     

    人類發明了機器,但逐漸成為了機械時代的奴隸,這一點是再可悲不過的了,所以,適當給高科技放放假,也給自己的心情放放風,這才是硬道理呀。

     

    但是,人們在農村,適當的還是要借助一下電視電腦之類的媒體及時了解世界和國家的各種動態的,所謂的世事無絕對嘛!所以我覺得家電下鄉之類的政策還是挺貼近百姓們的需求和生活的。

     

    馬斯特VS馬思汗

     

    很多城里的90后都是悲哀的,這是我再幫阿姨打理菜園之后的深切體會。

     

    阿姨的菜園不大,可是里面菜的品種很多,而且看得出阿姨打理得也很用心,小小的菜園被分成很多塊,一塊種蔥,一塊種絲瓜,一塊種辣椒,一塊種茄子,一塊種空心菜,這些菜我還是認識的,只是在菜園的一個角落,靜靜地躺著一塊奇怪的植物,綠色的大葉子,紅色的莖,每一株都很小。一開始我懷疑那是野草,可轉念一想,哪有野草生得這么整齊的,于是準備向阿姨問個究竟,阿姨告訴我這是一種野菜,她們這叫做“馬思汗“,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種菜學名叫什么??傮w來說,對于這種菜,它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它。

     

    之后阿姨給了我一個籃子,問我會不會選熟了的菜,其實我是會的,于是阿姨便叫我到菜園去摘自己喜歡吃的菜,我摘了一些茄子和絲瓜,順便摘了幾個辣椒準備作配菜,可是對于馬思汗,我遲遲沒有動手,雖然很好奇那到底是什么味道。

     

    興許是阿姨看出了我的好奇吧,第二天中午便是吃得馬思汗。阿姨告訴我,炒馬思汗要放一點糖,放一點辣椒,在嘗過之后,就感嘆,原來還有味道這么奇怪可是卻挺好吃的野菜,口感滑滑的,菜得本身是酸酸的,加入糖之后就變得很清爽,總之是一道很奇特的菜。

     

    在學農之前,我只知道一個補習學校的名字叫做“馬斯特“但卻從來不知道有一種味道奇特的野菜叫做”馬思汗“,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收獲。長期從書本上吸取知識的我們,有時候還是要深入生活去觀察,去實踐,去品嘗呀!

     

    盆景 VS 田野

     

    在到戴嬋家的第三天,她與阿姨帶我們到田野間參觀了一番,我知道這個時候是晚稻收割早稻開始生長的時候了,可完全沒有想到稻子的養殖還是一門大學問。

     

    城里的孩子頂多在家里弄弄盆景,給那些嬌貴的花澆澆水,可是種糧食卻是耗體力的活,而且,在來之前,我可怎么都想不到種植水稻還分了兩個階段呢。

     

    稻子的種植分兩個階段,其中幼年和成年是分開的,水稻種子在發芽然后成長一段時間之后就要拔出來重新種植,第二階段的開始方法分插秧和拋秧兩種方法,要拋秧的秧苗,那在種子時期就可以直接把種子灑在田里,長出來之后再拔出來再拋就好了,可是插秧的秧苗就有講究了,在種子時期要培養在秧盤里,等長成之后帶著土坨一根一根插進田里,插秧要比較費力氣,可是插秧的秧苗存活率要比拋秧的秧苗大得多,這比起擺弄花草,可是最貼近生活的大學問呢。

     

    于是乎.......

     

    這五天的學農生活我們的確受益良多,同時也認識了很多附近比我們要懂事得多的同齡人,他們有些是父母外出打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大部分既會學習,也會做家務,經常會在家里幫忙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我們問他們在休息時間都干些什么,他們休息的方式也很樸實,聽歌,看書,畫畫之類的,也有一些是沉迷于網吧和游戲機的,說實話,他們中的一部分同學的獨立和成熟是我要學習的,但也很希望他們也能長時間在父母面前撒撒嬌,我曾一個人在外地求學過,知道思念父母的感覺是怎樣的,也知道是怎樣的境遇迫使他們過早的成熟起來。

     

    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幾年,中央推薦實行農村醫療制度改革和一些別的改革舉措后,中國農村的文化娛樂和就醫條件還有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農村人大量涌入城里打工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寧鄉,我看到了許多田,許多山都荒著,那些荒田是龜裂的,看起來也在抱怨無人打理,而且現在農村健壯的勞動力少之又少,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因為父母在外,老人不會管教和輔導終日沉迷于網吧游戲廳和早戀,這也是國家需要關注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總之,我們很享受這次的寧鄉之旅,我們學到了很多平時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也對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比較深的體會,也看清了自己前方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們收獲了一份純真的友誼,在離別時,我們非常的不舍,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終究是要離別的。

     

    于是約定好時間,寧鄉,再見!